|
复旦大学两项科研成果在重要期刊发表时间:2024-10-02 复旦大学两项科研成果在重要期刊发表2024 年 10 月 2 日,复旦大学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为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与见解。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课题组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研究论文,证明了 STK19 是一个新的转录偶联修复核心因子并揭示了它参与修复的分子机制。转录偶联修复(TCR)是保证转录正常进行的 DNA 修复机制,其相关基因缺陷会引发科凯恩综合征和 UV 敏感综合征等遗传疾病。此前,人类 TCR 分子机制未完全阐明。此次研究表明,STK19 缺失会严重阻碍 TCR,它以依赖于 CSA 的方式被招募到损伤位点,还能促进 UV 照射后 UVSSA 的单泛素化,帮助 TFIIH 以正确方式装载到 DNA 模板上。该成果在揭示人类转录偶联修复分子机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且对探索衰老分子机制具有启迪意义。 同日,复旦大学药学院的课题组与临港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合作,在《药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发表论文。他们报道了一种新型 p300 溴结构域抑制剂 CZL - 046,并对其抗多发性骨髓瘤的活性和作用机制展开研究。p300 和 CBP 是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被视为癌症治疗潜在靶点。研究团队通过前期发现的抑制剂进行成药性优化,获得候选化合物 CZL - 046。该化合物能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在小鼠体内模型中展现出较强肿瘤抑制效果。此外,团队还得到化合物单晶结构及与 CBP 溴结构域共晶结构,为抑制剂分子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重要参考,CZL - 046 具有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的潜力。 这两项研究成果展示了复旦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厚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有望为相关疾病的理解与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