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 复旦大学等团队揭示 SARS-CoV-2 JN.1 成全球主流毒株原因
详细内容

复旦大学等团队揭示 SARS-CoV-2 JN.1 成全球主流毒株原因

时间:2024-10-09        阅读

复旦大学等团队揭示 SARS-CoV-2 JN.1 成全球主流毒株原因

2024 年 10 月 9 日,一项关于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 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由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 复旦大学的两个团队,携手香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共同揭示了 SARS-CoV-2 JN.1 迅速成为全球主流毒株的奥秘。

新冠疫情虽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病毒的持续变异始终牵动着全球科研人员的心。其中,JN.1 变异株在短时间内于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其传播速度和流行趋势引发了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此次多团队联合开展的研究,旨在深入剖析 JN.1 成为主流毒株背后的分子机制与生物学特性。

研究团队通过对大量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发现 JN.1 在关键基因位点上发生了一系列独特的突变。这些突变赋予了该变异株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使其能够巧妙避开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攻击。在与过往流行毒株的对比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人体针对其他毒株产生的中和抗体,对 JN.1 的抑制效果明显减弱,这一现象进一步证实了 JN.1 在免疫逃逸方面的进化优势。

此外,病毒的传播效率与宿主细胞的亲和力紧密相关。研究团队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发现,JN.1 变异株的刺突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使其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更加紧密和高效,极大提升了病毒的感染效率,从而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优势。

同时,团队还对 JN.1 的致病性进行了评估。通过对感染动物的病理分析以及临床病例的回顾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一些变异株,在当前监测范围内,JN.1 的致病性并未显著增强。不过,研究人员强调,仍需持续监测其在人群中的传播情况,以及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免疫状态人群的影响。

此项研究成果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了关键依据。一方面,有助于科研人员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提高对 JN.1 及相关变异株感染的诊疗水平;另一方面,为疫苗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助力研发出能有效应对 JN.1 免疫逃逸的新一代新冠疫苗。

此次多团队合作的研究,彰显了跨机构、跨地区科研协作在攻克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中的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对新冠病毒变异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将在疫情防控和病毒溯源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